您好!欢迎访问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首页
日常管理
新生适应期常见的五种消极心理

每年9月,莘莘学子们,带着或喜悦、或无奈的种种心态跨入大学校门,进入人生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活无论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短暂的生活体验后,在新鲜感逐渐消褪后,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凸现出来。因此,如何引导新生积极自我心理调适,顺利渡过入学适应期,意义重大。

1、间歇心理:高中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经过3年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大学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惫,相当部分同学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比较普遍。

2、茫然心理:中学阶段人们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和快节奏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考人大学后,潜在目标实现,人们进人理想的重新建构期,以保持行为的必要张力。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标的迷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学生的自由度较大,禁锢惯了的学生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反而茫然不知所措。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百无聊赖的感觉比较强烈,有些同学甚至以过度的娱乐和恋爱来填补此阶段心灵的空虚。

3、失落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只是抱着权宜之计入学。入学后心理别扭和沮丧,退学或转系的意念强烈。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 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二是有的新生人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把大学生活想象的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入学后却发现并非完全如此。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人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4、自卑心理:产生这种心理有三种情况:一是部分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录取到较低层次学校,自感矮人三分,自尊心受挫,不愿戴校徽,怕别人问起自己的学校:二是一些新生人学后发现,高校的某些价值标准与中学不同。而在高校,衡量个体价值和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个体的兴趣、才华、风度、交往能力等都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那些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或者一心埋头苦读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同学,深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劣势而滋生自卑心理;三是角色地位变化诱发的自卑心理。大学生多是中学时期的学习尖子,过去经常被老师赞扬,自我感觉良好。进入高校后,却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种学习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由于对角色地位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预期,一遇挫折,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从而诱发自卑心理。

5、怀旧心理:进入高校后,生活学习环境变化巨大。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家乡、亲友和同伴,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某些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家庭惯了的女生,哭鼻子想家、闹情绪、人际关系紧张的事情时有发生,怀旧心理油然而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