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战略外语大有可为
——第四届“波兰周”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发展
高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5月21-22日,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主办,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波兰研究中心”、宁波市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基地承办的第四届“波兰周”——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发展高端学术论坛在波兰研究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嘉宾参会。
5月21日上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胡征宇、国际交流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系部主任和骨干教师出席了线下主会场,1700余位来自36所高校的特邀专家和参会嘉宾在4个线上联播群参加了开幕式。会议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雷蕾教授共五位国内权威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此外,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浙江越秀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等36所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嘉宾在线上进行学术交流。会议开幕式由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主任胡洁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胡征宇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详细介绍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和波兰研究中心的概况,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宣布论坛正式开幕。他还指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升外语学科服务“国之大者”的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外语学科大有可为。
之后,九游网页版官方入口门户网站院长胡洁致辞,她介绍了本次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发展高端学术论坛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大会主旨报告专家的情况。她指出,本次论坛的5个主旨报告按照发言顺序可以凝炼为“五个坚持”:坚持国家战略地位、牢铸外语话语权;坚持外语专业建设,积极创新多面改革;坚持国家意识构建,贡献世界知识体系;坚持国家语言能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坚持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数字人文研究。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同聚焦外语学科建设前沿问题,以创新思维、打开视角、启迪灵感为宗旨,共同探索中国外语学科建设与变革方略。参会嘉宾中,既有富有学养的资深专家,也有勇于探索的学术新锐,大家积极贡献了富有深度的研究。5位大会主旨报告专家就国际传播、国家意识、发展方略、学科改革和交叉融合等方面内容进行大会主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做了题为“增强外语效能,提升国际传播力”的大会主旨报告。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加强国际翻译能力的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王文斌教授认为,达成这“五力”的关键因素是外语,因为外语是国际传播的必经之路。在现阶段,亟需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和学情的外语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升外语理论、术语和表达体系。他还强调外语教育不等于外语教学,“有教有育,教才能行远”;“教止于技,育行于魂”,教师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世界视野和文化包容心。王教授用形象、丰富的例证,展示了语言的思想性、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外语学习的核心要义,强调“外语要学活”,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寄语广大外语教育者,广泛阅读对象国语言的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胜任力才能提高外语教育效能,才能助力国际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做了题为“坚持改革创新 面向多面发展----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大会主旨报告。郭英剑教授指出要站在国家乃至民族发展的高度看待外语专业教育,既要了解外语发展的历史阶段和裂变发展,又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培养学生的多语种能力;既要打破学科壁垒,又要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最后郭教授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因为“我们都是阐释者”“有些事情并不是‘事实’的问题,而是如何理解和意义何在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做了题为“外语学科的国家意识与世界知识生产”的大会主旨报告,详细阐述了外语学科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外语研究是对人类一切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是在世界不同知识共同体之家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外语学科则是对全世界语言、文学、文化、翻译及国别等进行专业化研究的学术部落,因此,外语学科的根本任务是参与世界知识的生产,是构建中国的世界性理论。杨教授总结道,我们必须置外语学科于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大格局中,从“外语学习”向“用外语学习”转变,从“外语研究”向“外国研究”转变;从“知识取向“向“价值取向”转变;从“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转变;从“以学生为中心”向“以学书为中心”转变;从“有趣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变,才有可能能实现外语学科改革和创新的根本目标。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在发言中解读了国际传播能力与国家语言能力的关系,并指出外语人才培养是外语领域内近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基础。国家外语能力与国家语言能力以及国家战略所需的语言能力,除了包括国家处理海内外事务以及协调国内各部门需要的语言能力之外,也包括特殊领域如医学、工程、农林等领域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蔡教授指出国际传播能力不仅仅是外语能力和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是外语和翻译人才是否具有各学科领域内默认的话语能力,例如不同学科的期刊论文摘要的时态的差异性、引用的差异性、模糊语和强化词的差异性;期刊论文与学术论文在结构、语气方面也具有差异。蔡教授最后指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于教学定位、考试导向、教师发展等三个方面从通用到专门的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雷蕾教授从数字人文的发展历史、学科归属、理论框架、未来发展介绍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数字人文是将计算机和数字技术运用于传统人文学科研究与教学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数字人文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的发展包括1.0与2.0阶段。1.0阶段以大规模实体材料的数字化,技术基础建设为特征;2.0阶段以突破传统学科为主要特征。在数字人文的学科归属性方面,雷教授比喻数字人文是马戏团的“大帐篷”,而语言数字人文是“小帐篷”,即“凡采用数字技术并与人文学科相关的研究都是数字人文这顶大帐篷下的成员”。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可以采用数字技术以提出或解决语言学及其相关的研究。语言数字人文研究框架分为理论探索、应用研究、基础建设等三个方面。最后,雷教授从语言数字人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课程开设、教学资源开发、学位点设置等方面提出未来数字人文建设的建议。
在分组报告中,嘉宾们的报告既有对外语学科的战略发展有着高屋建瓴的整体思考,也有对外语学科的不同课程建设提出具体而微的实践建议;既有对国别和区域背景下开展外语学科研究的,也有对区域化背景下学科建设的详细讨论。另外,来自6所高校的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学生宣读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凸显外语人才培养成效。
本届论坛热烈、高效、有序,惠及学科、学术、学生。论坛的成功举办也为外语学科服务“国之大者”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加强外语学科培养新人才、建设新发展与探索新路径,推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国内高校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积累了新的经验。
经过两天的分享和学习,大家充分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在面向国家战略背景下外语学科的改革探索和发展趋势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也给参会者很多启迪。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发展要坚持外语国际传播能力,从顶层设计提升外语话语权;提升外语教育效能、提高外语教育能力并高效培养外语人才;坚持国家战略地位,培养专业人才,能用外语掌握各学科的话语方式,以传播专业思想和学术成果;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以应用研究和基础建设成果推动语言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助力新文科建设。因此,外语人在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建设上更要开拓创新、毅勇前行、开创未来。